瞰趋势:河南首富又要去敲钟了
发布时间: 2025-06-22 18:58:55 作者: 新闻资讯

  当全球长期资金市场将目光聚焦于科技新贵与新能源巨头时,一家来自河南的“养猪企业”正悄然掀起一场资本新风向。

  日前,在香港交易所的招股书披露页面上,“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名字赫然在列,这家从南阳猪圈里崛起的全球生猪养殖巨头,即将完成“A股+H股”两地上市的最后一跃。这不仅是其背后河南首富秦英林家族财富版图的又一次扩张,似乎更是一场关乎中国农业产业链全球化突围的“押注”。

  30年前,28岁的秦英林用3万元人民币在破败猪圈里养了22头仔猪,至如今,他的牧原股份年出栏生猪已超7000万头。从饲料自给到技术输出,从国内屠宰到海外布局,这家企业正一步步超越“养猪”的原始定义。而其赴港IPO选择,刚好映射出当前国内农业企业全球化征途的时代缩影,但事件的背后也显现出很多实体非公有制企业正在面对的“集体焦虑”与“未来野心”。

  1992年,秦英林夫妇辞去公职,揣着全部积蓄回到南阳内乡县马山口镇,在一片荒地上搭起22头仔猪的养殖场。30年过去,夫妇俩的生意从“小作坊”华丽蜕变成全球生猪养殖的“巨无霸”。截至2024年底,牧原股份在国内23个省份布局超1000个养殖场,年出栏生猪7160万头,占全球市场占有率的5.6%,超过第二至第四名企业的总和,稳坐全球生猪养殖头把交椅,其业务已覆盖育种、饲料、养殖、屠宰等全产业链。

  生猪养殖行业,素有“赚一年、平一年、亏三年”的“猪周期集体焦虑”说法。2023年,猪肉价格曾一度暴跌至人民币13元/公斤,全行业大面积亏损,牧原也未能幸免,当年净亏损人民币41.68亿元。但其似乎更了解“猪周期”的生存法则,凭借“逆周期扩张”策略,“以量补价”,将当年出栏量逆势拉升12%,用规模效应摊薄亏损,使其在行业低谷期快速吞下市场占有率。转到2024年猪价回升至人民币16元/公斤时,前序基础创造的利润弹性瞬间释放。

  同时,牧原更注重打造“种猪-饲料-养殖”的产业闭环,其饲料自给年产能超2000万吨,玉米、豆粕等原料采购成本比同行低15%。并通过低豆日粮技术(豆粕用量减少10%)、合成生物技术(减少抗生素依赖),使养殖成本从2023年的人民币15.8元/公斤,压降至2024年底的人民币13元/公斤,比行业平均低30%。还有在屠宰加工方向,其2024年屠宰量1252万头,鲜冻肉销量141万吨,也使其迈向“中国第一屠宰企业”宝座。

  另外,从育种到环保的持续研发投入,牧原慢慢的变成为全球生猪养殖的“规则制定者”,通过其研发超1700项专利成果,成功打造出科技赋能的行业“护城河”。如其自主研发的智能养殖系统,通过空气过滤猪舍拦截99.9%的气溶胶颗粒,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将疫情发生率降低90%。2024年与越南BAF公司合作,输出智能化猪舍设计、非洲猪瘟防控方案,也被视为“养殖技术”迈出国际化的标志性节点。

  以上策略的组合相加,缔造了属于牧原的财报密码,2024年,牧原营收人民币1379亿元,其中净利润179亿元,毛利率达到19.1%。让全行业认识到其“全球第一”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

  尽管牧原的财务数据亮眼,但风险似乎也如影随形。分析其2024年财报可知,截至去年底,公司总负债人民币 1101亿元,其中短期债务241亿元,而账上现金仅128亿元,流动性压力巨大。2025年一季度,其净利润人民币46亿元,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375亿元,看似充裕的资金实则被高额资本开支吞噬,另据数据,过去三年,牧原的资本开支超人民币800亿元。所以,港股上市,或将成为牧原的全新“解药”。

  据牧原招股书,此次港股募资的40%将投向海外市场。在越南建现代化猪场,把国内的“成本控制术”打包输出,从饲料配方到防疫技术,从自动化设备到养殖流程,全套方案收费不菲,毛利率预估可超60%。更关键的是,通过在东南亚布局,还能就近获取当地玉米、大豆资源,对冲国际粮价波动风险。还能借道越南、马来西亚等RCEP(2012年由东盟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以更低关税进入日本、韩国的高端猪肉市场。从单纯的“养猪出海”,进化至搭建一条横跨亚非欧的“猪肉产业链”。

  更深层的动机,或许还藏在A股与港股的估值差异里。A股投资者爱听“周期故事”,给了牧原15倍的PE(市盈率),但同为猪肉产业链的万洲国际(双汇母公司)在港股却能拿到25倍的PE。若能把屠宰、食品加工等高毛利业务分拆上市,估值空间或许能被重新打开。更何况,港股的大宗商品、农业板块本就有国际资本关注,引入淡马锡、贝莱德等基石投资者,不仅能夯实资本实力,港股融资还可置换高息债务,成为债务压力的减压阀。更能为未来的海外并购铺路,如收购南美的大豆养殖基地,或将直接锁定饲料原料的成本优势。

  牧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其港股IPO的抉择,其实是当前国内企业“A+H”上市潮的一个缩影。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5年港股IPO募资额中,中资企业占比超60%。港股通开通后,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突破500亿港元。

  2024年证监会发布“惠港5条”,明确支持消费、科技、农业企业赴港,港交所同步降低“同股不同权”企业的上市门槛,审批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4个月。另外,A股的流动性溢价能为公司可以提供低成本融资,港股的国际化标签则更能提升品牌全球认知度。同时,A股募资用途受限,港股还可补充流动资金、支持并购。当前中美审计监管摩擦下,港股作为“第二上市地”的优选,既能规避美股退市风险,又能通过两地监管差异分散股价波动压力等条件,也均在为“A+H”热潮提供着“核心力量”。

  2024年以来,从宁德时代到药明康德,从隆基绿能到百济神州,慢慢的变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都已开始搭建“A+H”双平台。宁德时代港股上市时,国际机构认购比例超70%,募资450亿港元全部用于海外电池厂扩建。又如功能饮料龙头东鹏在今年4月递交港股申请时,目标直指东南亚市场,其港股募资也将用于海外建厂。还有如美的、顺丰等行业巨头,早已验证“先A后H”的成功逻辑,但作为首家“A+H”生猪企业,牧原的路径仍可带来更多有关行业趋势的启发,通过技术壁垒,如何争夺更高估值的路径实验。

  从历史节点上来看,牧原股份的港股IPO,恰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微观切片。它既是现代化转型的缩影,也是非公有制企业突破周期宿命的全新尝试。当秦英林再次站在港交所敲钟时,他敲响的可能不仅是个人财富的钟声,更像是一个农业大国向产业链高端跃迁的宣言。(完)

  (原载于微信公众号“新瞰见”,作者:郭宇航,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部分数据及新闻素材取自:《牧原股份2024年报》《港交所招股书》、证券日报、中国证券报、牧科传媒等)

  牧原可以说把养猪做到了全产业链,从猪崽到生猪到屠宰到猪粪充分再生利用,一整套流程将整个猪产业链吃干榨净,这样的企业想不发展都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于文明涉嫌严重职务违法,目前正接受国家监委监察调查。

  美军在伊朗投下14枚“掩体炸弹”、30枚“战斧”巡航导弹,内塔尼亚胡和特朗普互相祝贺

  美国袭击伊朗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向以色列公众发表的希伯来语视频声明中表示,美国的行动是与以色列国防军“全面协调”后进行的。

  当地时间6月21日,美国完成对伊朗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3处的袭击。当晚,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发表全国讲话,声称伊朗已被“彻底摧毁”。

  34岁教授王虹回北大开讲座 韦东奕坐第一排听课 有观点认为王虹或成首位 获得菲尔兹奖的中国籍数学家

  山东淄博女企业家被“做局”,2000万拍的14万吨劣质石料,区财政局:处置方案和检测报告都是通过朋友关系做的

  罕见!#两架伊朗无人机突破防御 美出动6架#B2轰炸机 ,或带巨型钻地弹 #伊朗 #以色列

  编辑丨高语阳6月22日,湖南省纪委监委消息,湖南省常德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谢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湖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谢胜,男,汉族,1970年5月出生。谢胜曾任岳阳市君山区副区长,之后参与,出任西藏山南地区桑日县委书记。

  很多运动的人会存在两个极端,要么早上天刚亮就出去锻炼,要么就是晚上睡觉前去夜跑等。但一项研究发现,很多人都锻炼错了!

  6月20日,央地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在广州举行。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出席会议并讲话,广东省省长王伟中主持会议。

为中国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质 · 绿色 · 健康的动物饲料

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不断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能力,打造企业形象,树立强势品牌,为里下河地区健康养殖和开发渔业资源发挥更大的模范带头作用

立即咨询

©2021 小九直播nba免费观看全集高清,完整版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101621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