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韶关)牛蛙美食文化节暨第三届全国牛蛙产业绿色发展大会7月29日在广东韶关举行。近年来牛蛙产业发展迅速,养殖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产业带动能力强,成为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从“小作坊”养殖到规模化养殖,从“粗放式”养殖到依靠科学技术绿色养殖,牛蛙产业正逐渐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牛蛙是资源节约型养殖品种,亩产3万斤至5万斤,是饵料系数最好的水产品之一。近年来,牛蛙产业成为发展最快的水产养殖热门品种之一,2023年全国牛蛙产量预计突破百万吨,养殖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相关餐饮企业超5万家,产值超1000亿元。伴随着产业高质量发展,牛蛙绿色养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牛蛙养殖是当今国内外新起的一种特种经济养殖业。牛蛙俗名美国水蛙,属于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是一种大型食用蛙,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牛蛙原产于北美,因其鸣叫声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1959年牛蛙从古巴引入我国,九十年代左右开始在我国被大范围推广养殖。由于养殖牛蛙具有生长速度快、高产高效等优点,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之后,现慢慢的变成了特种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牛蛙养殖是当今国内外新起的一种水产养殖业,现在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特种经济水产品之一。目前养殖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海南、安徽、江苏、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北方正处在商品蛙规模化生产的起步阶段。
牛蛙主要使用在餐饮市场。目前我国餐饮服务市场规模庞大,是世界第二大餐饮服务市场。近年来随着居民收支的不断的提高,我国餐饮市场一直健康成长,保持着迅速增加,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凸显。
牛蛙的价值大多数表现在食用,其肉质洁白细嫩、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且别具风味,是国宴上名贵菜肴,被列为当今世界九大名菜之一。2022年牛蛙消费量达到了53.2万吨。
从牛蛙正式作为主打菜品“出道”以来,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牛蛙餐饮就成为了继小龙虾、酸菜鱼、烤鱼之后的又一特色单品,并且隐隐有一种成为“新爆品”的趋势。
目前,全国牛蛙餐饮已经超5万家,并且诞生了一众知名连锁品牌,如:蛙来哒、哥老官、蛙小侠、咏蛙、胖哥俩等。随着牛蛙品类市值规模逐步扩大,牛蛙品类的发展前途被业内一致看好。蛙来哒作为牛蛙品类的开创者以及引领者,在推动牛蛙生态化养殖改革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牛蛙养殖行业发展前途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分析
牛蛙在国内市场的消费渠道以普通餐馆,大众消费为主。由于我国人民的消费习惯,90%以上的牛蛙以活蛙的形式在市场内流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家庭领域消费市场占比60.13%、餐饮行业消费占比32.71%,加工领域占比7.17%。近年来,随着冷链物流的发展以及消费方式的转变,宰杀加工好的牛蛙在市场上逐渐流行起来。
牛蛙已经完全发展为从生产到销售再到转化的闭环式产业链模式,具备了千亿的牛蛙市场规模,未来有望破三千亿。
从牛蛙品类餐饮店的崛起速度来看,牛蛙的市场需求已得到一个非常大程度的改善,牛蛙养殖业也是未来十分有前景的项目。
随着消费需求的增加,也伴随着门店量的增加,门店的增加则会让行业加快对牛蛙类产品的开发速度,预计为了3-5年内,牛蛙类特色产品的餐饮店还会高速扩张。
牛蛙养殖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牛蛙养殖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督管理体制的发展的新趋势,挖掘牛蛙养殖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体系、区域结构、市场之间的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关于牛蛙养殖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牛蛙养殖行业发展前途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不断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能力,打造企业形象,树立强势品牌,为里下河地区健康养殖和开发渔业资源发挥更大的模范带头作用
©2021 小九直播nba免费观看全集高清,完整版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1016216号 网站地图